《研究生法学》2019年第5期目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研究生法学》(以下简称“《研法》”)创刊于1983年,前身为《蓟门法苑》,1986年更名为《研究生法学》。《研法》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负责的高质量学生自办刊物。36年的发展历程中,《研法》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刊载了大量有学术影响力的作品,马怀德、胡建淼、龙卫球、薛刚凌、肖建华、李居迁等本刊的作者都已成为学界中坚力量。2017年12月22日,《研究生法学》被认定为校内核心期刊,可用于我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博士生毕业申请。本刊设有“特稿”“专题研究”“学术争鸣”“法治时评”等栏目,现诚邀校内外学者来稿。
投稿邮箱:yjsfxcupl@163.com
提示:如需阅读全文,可登录CNKI知网下载论文电子版。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推送:
2019年第4期选摘 | 确认无效判决中“行政行为没有依据”的司法认定
2019年第4期选摘 | 道德、不当与犯罪:英美学界法律道德主义研究述评
注释体例样文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GC_RIOZ8KrJ7bFFLAOJSQ
《研究生法学》2019年第5期目录
赦免制度专题
特赦制度在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信息:张贵湘,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100088)。
[摘 要] 我国关于特赦制度的立法规定零星、分散且模糊,理论界现有关于赦免制度的研究也处于相对粗糙、浅显、狭隘的薄弱状态。伴随着我国法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特赦在我国实现法治化、规范化、理论化的基本条件已然成熟,应当把握特赦的本质与基本要义,探索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道路。不可否认,特赦的施行必然会对法律和司法审判的权威、稳定与终极造成一定冲击,但这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是对法治的救济、补充与衡平,而不是破坏、践踏与否定。所以,我国有必要通过具化实体法、严密程序法、增设死刑特赦等多种路径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特赦制度。
[关键词] 赦免制度 宽恕 救济 谦抑性 刑罚轻缓化 法律语言
宋代大赦制度及其对唐之传承与异变
作者信息:陈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史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200042)。
[摘 要] 大赦是贯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源于先秦,在西汉逐渐走向制度化,经魏晋的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和完善。两宋在继受唐代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赦制度,使之成为常制,相较于唐代在继承其主要功能的同时也发生异变,功能上进一步多样化,范围越来越广,频率极大增加。这一方面确实对当时抵御外敌入侵、缓和国内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大赦呈现滥用的趋势,也给宋朝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我国现行的特赦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大赦,既体现了对中华优良文明的继承,展现了其固有功能和时代价值,详尽的实质条件和审查程序也可以避免传统社会大赦的弊端。
[关键词] 两宋 唐代 大赦 法制变迁
刑事法治
论捐款诈骗
作者信息:李纪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102249)。
[摘 要] 捐款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极大,是具有可罚性的行为,但在司法实践当中如何处理捐款诈骗行为还尚无定论。捐款诈骗行为的一个规制难点是财产损失的认定,在无意识自己加害必要说的观点下,捐款诈骗当中的被骗人不具有财产损失;无意识自己加害不要说的观点会过分扩张诈骗罪处罚范围,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特征;被害人目的落空说立场折中,既能很好地处理捐款诈骗当中的财产损失认定问题,又能适当限缩诈骗罪的处罚范围,结论正确。对于虚构(隐瞒)募捐的关键信息的行为,原则上成立诈骗罪,但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或者不会唤起捐款人多捐款的错误认识的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罪;对于隐瞒非关键信息的行为,不会唤起捐款人的错误认识,不成立犯罪;对于虚构非关键信息的行为,导致他人攀比捐款的是约定以外的目的落空,无法认定捐赠人有财产损失,因此只能认定为诈骗罪的未完成形态;事后改变用途的,可以成立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等其他犯罪。
[关键词] 诈骗罪 捐款诈骗 目的落空
试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罪过形式
作者信息:赵桐,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210000)。
[摘 要]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是典型的抽象危险犯,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对于如何认定本罪罪过形式的疑问。由于醉酒驾驶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较为复杂,应当采用罪过的要素分析模式,在认定抽象危险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基础上,认为本罪的罪过形式包括对醉酒驾驶要素至少具有预见可能性、对抽象危险至少具有预见可能性。
[关键词] 醉酒驾驶 罪过形式 要素分析 模糊罪过
刑事速裁案件上诉审查程序研究
——基于343例样本的实证分析
作者信息:刘乃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102249)。
[摘 要] 以“认罪-不认罪”为标准实现刑事案件的分流处理,是刑事审判程序多元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是,刑事审判程序的多元化不应当仅仅体现在第一审程序,同样也应当是第二审程序改革的内在要求。其中,就刑事速裁案件而言,要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速裁程序的良好运转,需要以刑事诉讼整体观为视角,关注审级衔接,构建与刑事速裁程序相适应的上诉制度。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依据2016年认罪认罚试点至2018年底的343个刑事速裁上诉案件,分析其上诉理由及其二审程序处理方式。实证分析表明,沿袭传统的第二审程序,将无助于实现刑事速裁程序的初衷。本文认为,根据刑事速裁制度的特点,应当建立上诉理由分类制度,构建三个层次的刑事速裁案件“上诉审查程序”,以期在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同时,对刑事速裁的上诉进行过滤,筛选出具有实质争议的案件进入第二审审理程序。
[关键词] 繁简分流 上诉理由 认罪认罚 刑事速裁 审查程序
刑事合规制度的功能价值分析
——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
作者信息:侯跃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100088)。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在公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网络平台在网络安全风险防范中也承担着愈来愈重的责任义务。在网络平台面临法律和行政法规不断强化的管控责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抵御法律风险,成为摆在平台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而晚近由美国率先推行的刑事合规制度,能够通过刑事激励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解决与平台发展相类似的企业经营难题。因而,我们不妨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刑事合规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实施必要性,挖掘这一制度在我国法律语境下的功能价值,以期改善我国企业在法律风险之下的营商环境并实现对单位犯罪的妥善治理。
[关键词] 刑事合规制度 网络平台 出罪机能 不作为犯
学术争鸣
分离还是融贯?
——关于法治恰当理解方式的思考
作者信息:谭正清,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法学理论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200234)。
[摘 要] 对于理解法治而言,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它与我们对法律的理解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思考法治的基础。将理解法治与理解法律看作两件相关但却不同的事,这种观点虽然颇具吸引力,但却存在着理论瑕疵。基于这一理由,把对法律与法治的理解视为一项融贯一体的过程更具理论优势。两种观点背后的展现的不同价值,对于法治的理解与建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 法治 融贯论 分离论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论网约车中自由与秩序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作者信息:毛焰露,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430070)。
[摘 要] 自由与秩序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冲突是在科技、法律、社会发展下各方主体利益之间抽象的、内在的反应,利用基本原则采取具体措施可以对矛盾冲突加以协调。文章从法理学中自由与秩序的角度切入,以自由与秩序的法理价值为骨架,将网约车具体内容作为血肉进行填充整合。首先分析网约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其次探析网约车与其他利益主体存在的现实冲突,最后从法律位阶原则、比例原则及个案平衡原则三大基本原则出发提出解决网约车中自由与秩序冲突的具体协调措施及解决原则与时俱进的四个着力点。措施的提出注重以人为本,不仅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更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将网约车发展贯彻于依法治国的法制建设实践,有利于满足市场的出行需求,克服网约车各地发展中的地方化倾向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约车 价值冲突 原则规制 协调发展
日本侵权行为违法性理论的流变与启示
作者信息:蒋浩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210046)。
[摘 要] 违法性是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侵权行为立法所特有的要件,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未明文规定违法性要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将违法性要件解释为一般侵权行为的一项独立要件之空间。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违法性要件相关理论的流变过程做一番学术史上的考察。违法性理论在日本经历了从权利侵害到违法性,再到相关关系说的演变,但近年来违法性和过错的区分受到一定冲击。违法性与过错的融合是现代侵权法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当采取过错吸收违法性的做法。
[关键词] 违法性 过错 日本侵权法 相关关系说 行为不法说
税务信用数据征信应用的法律问题研究
作者信息:周政训,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金融法方向)2015级博士研究生(100088)。
[摘 要] 税务信用数据具有金融征信信息的天然属性,由于税务法律的强制约束力确保了税务信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税务信用数据在金融征信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税务信用数据在实际应用存在征信监管法律规范不健全、信息孤岛、正向激励不足、信息安全等法律问题,需要完善金融征信法律体系,明确税务信用数据在金融征信中的运用,完善各种应用流程和标准,打破政务信息孤岛,积极引导税务数据在征信应用中的正向激励作用,解决税务数据应用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完善现有税务信用征信市场的多层级建设。
[关键词] 征信 税务信用数据 法律问题 立法规范
《国际铁路直通联运公约》
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
作者信息:徐哲,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100088)。
[摘 要] 《国际铁路直通联运公约》作为欧亚地区建立国际铁路直通联运核心的公约,其地位举足轻重。公约正文及其附件对承运人责任制度的基础、额度的计算和责任赔偿程序的要求均作出了具体可行的规定,兼具了对托运人权利的保护和对运输行业的激励。而对比而言,我国的铁路立法相对原则,对部分情况的规定还有待细化,对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立法和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际铁路直通联运公约 承运人责任制度 铁路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暴力犯的
攻击行为与认知决策
作者信息:程碧茜,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2016级博士研究生(100088)。
[摘 要] 目的:比较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暴力犯之间的风险决策能力,以及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推理能力与风险决策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2名暴力犯,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The Iowa Gambling Task, IGT)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对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RSPM)进行认知推理测评。结果: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暴力犯在不同情景下的选择策略上交互作用显著,暴力犯组在获益情景下的转换比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精神分裂症组在损失情景下的转换比率显著高于暴力犯组;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得分与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损失情境下转换次数和总转换次数呈负相关关系,与选择倾向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暴力犯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不同情境下的选择策略存在差异,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瑞文标准测验得分与爱荷华赌博任务中不同情境下的选择策略及选择倾向存在相关。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犯 风险决策 认知推理
CONTENTS
Oct. 2019 NO.5
MONOGRAPH OF AMNESTY
1.The Modernization Road of Amnesty System in Chinese Context
Zhang Guixiang
2.The Amnesty of Song Dynasty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Change to the Tang Dynasty
Chen Yi
CRIMINAL THEORY
3.Re Donation Fraud
Li Jiliang
4.Re the Guilty Form of "Drunk Driving" Dangerous Driving Crime
Zhao Tong
5.Study on Appellate Supervision Procedure of Summary Judgment Cases
——Based on 343 Samples
Liu Naiwei
6.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Criminal Compli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Hou Yuewei
ACADEMIC MONOGRAPH
7. Separation or Coherence?: A Reflection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Rule of Law
Tan Zhengqing
8. The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Value of Freedom and Order in E-Cabbing
Mao Yanlu
9. The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Unlawfulness of Torts in Japan
Jiang Haotian
10. Research on the Legal Issu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ax Credit Data
Zhou Zhengxun
11.The Research on the Liability Rule of Convention on Direct International Railway Traffic and its Reference to China
Xu Zhe
12.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Cognitive Decision-making of Schizophrenics and Violent Offenders
Cheng Biqian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研究生法学编辑部
微信号:Graduate_Law_Review
责任编辑:陈艾